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专题网站>>名师工作室>>怀宁名班主任工作室>>通知公告>>文章内容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23-10-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明磊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怀                                       

所在单位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申请日期                   2017.11.28                                    

审批日期                                                               

 

 

 

 

 

 

一、 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徐红芬

46

中学高级

语文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副校长

怀宁

44

中学高级

语文

江苏省武进级中学

政教处

副主任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

 

中高

备课组长

语文

文献资料研究、行动研究、论文撰写

刘鹏辉

未定级


英语

课题网站的建设、行动研究

 

中一

 

校长助理

政治

行动研究、资料的搜集、论文撰写

 

中二


生物

行动研究、资料的搜集、论文撰写

 

中一


化学

文献资料研究、行动研究、论文撰写

李珍珍

中二


英语

行动研究、资料的搜集、论文撰写

潘卫星

中高

政教处副主任

年级组组长

生物

文献资料研究、行动研究、论文撰写

周鑫湘

中一

教务处副主任

年级组组长

物理

文献资料研究、行动研究、论文撰写

虞赛玉

中一


美术

文献资料研究、行动研究、论文撰写

 

未定级


英语

活动记录、摄影摄像、资料的整理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一、研究的原因

由于众所周知的高考“剧场效应”,目前的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淡化或僵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很多高中班级的墙面上要么是雷人甚至是血腥的标语,如“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要么是历次考试的学生的名次、成绩等。高中生的生活是“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每天是学习、考试,几乎没有其他文体活动。高中生之间关系是紧张的、竞争的;师生之间更多的是教育与服从。很多教室已然成为一个充满浓重硝烟味的战场。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感到的更多的是沉重、是压抑、是冰冷和残酷的竞争,因此高中生跳楼等极端事件也常发生,花季少年过早凋零总让人唏嘘感慨。这样的班级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意义,而这是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的,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针对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开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德育的核心不是强制和服从,而是内化、自主和创造。在德育过程中,班级文化对于德育内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功能。积极的班级文化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的集体,培养出一批积极乐观的阳光学子、优秀公民,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

三、研究的基础

课题组组长工作24年,从事德育工作20年,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从班级常规管理、和谐班集体建设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带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常州市先进集体”“常州市红旗团支部”。先后在各类刊物发表德育论文十多篇。同时积极参加德育课题研究,参加常州市级课题《人文化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该课题已顺利结题;担任国家级课题《丰富普通高中学生文化需求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子课题组长,课题也已顺利结题。同时课题组长先后担任过德育处副主任、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调控能力。

课题组核心成员也大多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也一直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还有4位硕士研究生,他们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绝大部分成员都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和能力,因此能确保本课题顺利进行。课题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这样研究的样本范围扩大了,课题研究就更有代表性了。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一、概念界定:

(一) 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概念定义:

1.“班级文化”定义:班级文化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是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以及承受其活动形成的物质形式。是一种教育存在,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制度文化、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获得。大多数的理解班级文化包括四个方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2.“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促成育人目标的达成。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2)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1.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是教师、班集体、家庭和教学媒体。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与教等活动过程形成的以情感为基本特征的相互联系。课堂气氛,又称班风,通常指伴随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形成的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班风虽不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却对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完成起着动力、催化、维持与定向的作用,它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同时也影响教师的行为。同伴群体是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影响学生群体形成同伴群体的因素有相似性、接近性和补偿性。学生之所以会结群并遵从群体的规范,是因为他们具有安全、归属和同伴认可的需要,同时有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并信任他人。同时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关键因。所以丰富班级文化对提高学生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社会认知学

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情感领域的学习被称为态度学习,品德和态度都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构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的核心思想是相互作用论,他主张个人的因素(包括认知、信念、情感、意志)、行为和环境三者是相互作用的。根据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将态度或品德学习的条件概括如下:(1)榜样人物极其行为后果;(2)强化与惩罚;(3)个人的信念。所以班级榜样的选择与示范、多种强化与惩罚手段的运用及其个人的信念,是培养良好品德和改变不良品德的三个重要条件。所以班级文化中特别要注意榜样人物的作用,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中要特别注意惩罚手段的合理运用。

3.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的是人的独特性和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更为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充分相信他们自己的潜能,相信人性中良善的力量,从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同时人本主义者特别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强调情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这对我们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它倡导人们从多维的角度看待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提出挑战,认为每一个体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这些智能在不同个体身上有着不同的组合,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且,这些智能是可以发展和培养的,在许多方面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个研究在学校教育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为学校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得我们更加相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5、集体教育理论  

学校班级集体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主体。集体具有促进学生同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其基本原理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的品德、个性特征、思想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现代集体建设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让班级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舞台。 

三、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最早提出班级生活的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1968年《班级生活》一书中提出的。杰克逊指出,班级生活的结构由三个要素构成:(1)群体规范,其中充满着各种规则、规定和常规;(2)表扬,班级是一个评价性的情境,学生之间有相互评价,但主要是接受教师的评价,学生就要尽力与教师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3)权利,班级是一个权利差异显著的情境,这是班级生活结构最显著的特征。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

日本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片冈德雄在1993年出版的《班级社会学》中注重学校内部、班级内部人际关系的研究,他提出要把一个班级提高成为一个有机的学习集体,必需注意集体风气的建设。

进入90年代后,心理学的研究在班级文化的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段时期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特点是:各国学者们均将班级文化视为一个社会、文化及教育相组合的现象,开始将心理学、人类学、环境学等学科引入研究,开始了班级文化研究的深层次和综合性的研究阶段。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专门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专著不是很多,有吴立德《班级社会学概论》、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江红《班级文化发展论》,对班级文化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初步的解释。主要零散的实践研究比较多,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造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苏州市教科所开展的《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集体本身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提出的“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一线教师北京小学唐亮老师(北京市“紫禁杯”特等班主任)原创的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对班级文化作了如下诠释:以往我们强调班级管理,一味地对学生说教,往往作用不大。现在我们强调用文化育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的生命力所在。它与班级成绩并不矛盾,班级文化培养的是孩子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而随着情商的提高,孩子的成绩也必然会得到提升。  

CNKI中以“班级文化”为关键词,搜索了2012年以来的文献资料,一共有847篇,主要分别从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班级文的特征、班级文化功能、班级文化发展路径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对班级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路径的把握上都达成了共识,而且比较重实践研究,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化,对班级文化层次关系的再研究、对班级文化构成的再厘清都需要更深入研究。再以“高中班级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素,2012年以后就只有一篇,2013年重庆师范大学尹凌的硕士论文《高中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由此可见高中班级文化研究相当欠缺。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班级文化研究的几乎没有,核心素养也是最近才提出的概念,把班级文化和核心素养结合起来研究在为了更好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四、创新之处:

1. 理论研究方面: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现存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具体策略的描述,并没有做出太多成体系的理论研究,关于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见。希望本研究能建构一个符合核心素养的理念、比较完整的、并且对高中班级文化有一定操作意义的班级文化建设理论体系。

2. 实践研究方面:本课题对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同时对本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目标


 

⑴ 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获得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式的系统而具体的实践经验。

⑵ 通过研究,着力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⑶ 通过研究,使课题组成员不断提高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能力,促使他们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⑷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辐射,带动我区其他高中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的进一步行动,从而提升我区高中文化育人的实效。

 


(四)研究内容


 

1)研究高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树立“全人”的育人理念,研究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2)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进行建设,让班级成为书香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3)研究班主任自身发展——提升班主任自身素质,改进德育工作方法,使班主任成为智慧型、专家型德育工作者,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领路人。

 


(五)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知网、报刊杂志等媒体,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班级文化和核心素养相关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整个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资料积累和外部借鉴。

2)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和评估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通过访谈法,搜集与此相关的各种信息与数据。

3)教育观察法。通过观察法研究高中班主任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发现并尝试解决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4)行动研究法。以班级为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不断修正和调整研究方案,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四个阶段展开。

1 准备阶段(20181-20188月)

 1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设计;撰写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资料,形成课题的理论体系。

 2)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抽样测试调查,了解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高中学生的文化需求。

 3)作定向分析,认真分析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为研究作方向准备。

2、全面实验阶段(20189月—20218月)

1)课题组成员就本课题在本班级进行实验研究,写出总结报告。

2)选择实验班级举行主题班会公开课,以期得到专家、同仁的指导。

3)每学期、每学年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规划。

4建好课题网站,积累详细研究资料。

5进行课题的中期评估,分析总结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

6根据中期评估反馈意见,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调整合修正,开展新一轮研究。

3、总结阶段(20219-202112月)

对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汇总合成,全体成员完成研究案例、论文等收集整理工作;从中理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撰写并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理论成果:

1)论文论著:课题组成员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篇,编写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案例等德育教材。

2)完成1个区级以上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实践成效:

4)建设好关于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题网站

5)开设辖市区以上主题班会、公开课,同时拍摄研究课。

6)课题组成员在市区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奖、在“五级梯队”建设中有提升。

 7)实验班级的学生核心素养有明显提升。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本课题依托“武进区高中教育徐红芬名教师工作室”开展实践研究。为了使本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在课题实验的全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 争取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本课题组成员来自武进区六所不同层次的高中,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需争取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把这项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名师工程”系列。

二、课题组成员需合作交流

本课题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年龄层次大,研究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各成员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严格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1.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计划,确定阶段工作目标、研究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 每学期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3. 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武进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单面打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凤苑南路1号 邮编:213100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