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1034805727@qq.com 1034759418@qq.com 051986551709

2016年10月5日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将迎来七十华诞。我们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届校友、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教职员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光辉历程

查看详细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校庆专栏>>母校往事>>杨挺葆:中国电灌第一人

杨挺葆:中国电灌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国良

杨挺葆:中国电灌第一人

作者:杨金达

(本文发表于武进日报201584日)

   我国最早的电力灌溉站,是湖塘桥蒋湾桥和吉三垛两处的电力灌溉站,创办人是杨挺葆。杨挺葆(1888—1956),原名杨鹤龄,字挺葆。湖塘桥上街人。他是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的前身私立武进求实初级中学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创始人:杨挺葆.jpg

我国最早的电力灌溉站,是湖塘桥蒋湾桥和吉三垛两处的电力灌溉站,创办人是杨挺葆。

杨挺葆(1888—1956),原名杨鹤龄,字挺葆。湖塘桥上街人。父亲杨邦澄做粮食生意,开了一爿杨森盛稻行。杨挺葆从小聪明好学,头脑活络,他读了几年私塾就在家里帮父亲料理生意,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很快就熟悉了做生意的门道,同时具备了商人的精明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924年,戚墅堰震华电厂建成,解决了常武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也为常武地区近现代工农业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杨挺葆从电力的威力中感受到无限的商机。他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虽没有种过田,但他经常下乡收稻,了解稼穑之艰辛,尤其是七八月间的车水,七八个壮劳力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伏在一根横木上吃力地用脚踏车水,灌溉一亩田往往要车大半天,人累得精疲力尽。而七八月正是水稻生长的旺季,田里缺不得水,农民车水常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天睡不了几小时觉。有没有办法减轻车水的劳动强度?能不能用电力替代人力?杨挺葆带着这个问题几次赴上海和朋友商量。他了解到外国有电力戽水机,很兴奋,一面请朋友去外国采购两套电力戽水设备,一面成立利民农事合作社,邀请时任定西乡乡董的江澄等几位感兴趣而且有实力的人参加,大家集资成立股董会,杨挺葆被推举为董事长,由杨挺葆和江澄具体负责电力灌溉的实施和推广。电力灌溉谁也没有见到过,推广起来困难重重。成套设备购回来了,首先要解决电源,要树电杆架线,从湖塘街上把电接到蒋湾桥和吉三垛电站;其次要规划灌溉网络,开掘渠道;第三,更重要的是动员水渠两边的田户乐意采用电灌。杨挺葆和江澄带领七八个工作人员经过长达半年的艰苦工作,终于赶在黄梅前夕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开机试灌那天,四邻八乡的农民纷纷赶来观看,赛如赶节。杨挺葆穿戴整整齐齐,小心翼翼地推上电匣,突然的一声,一股清清的水流从管口喷涌而出,沿着渠道飞速前进,汩汩地流入早已翻耕好的田地。不到一个时辰10余亩田全灌满了清水,水渠两旁不断地传来叫好声和欢呼声。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少田户亲眼见证了电灌的威力,原来不准备采用电灌或犹豫不决的人,纷纷要求加盟电灌,当年电灌面积就达到2000余亩。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社长、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听说这件事,特地从上海赶来考察。他高度评价了电力灌溉,对杨挺葆说:你办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你解放了农村的劳力。这是全国的首创,我要向全国广大农村推广。

杨挺葆花了四五年时间,一连在常武地区建设了数十个电力灌溉站。前黄乡的杨锡类等人也和杨挺葆联系,在前黄乡的戈家塘、胜西等地建造了四处电力灌溉站。到抗战前夕,电力灌溉网络已在常武大地上全部铺开了。

湖塘桥家庭纺织业很兴旺,多数人家都有老式的脚踏织布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织布,是湖塘地区近百年形成的传统。正当杨挺葆着手成立湖塘棉布产销合作社推动用电力纺织机替代老式脚踏纺机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日寇占据了沪宁各个城镇,杨挺葆不愿做亡国奴便离开了家乡,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才回到湖塘桥老家,正式挂牌成立棉布产销合作社,办起了织布厂。与此同时,杨挺葆还把目光投向教育。当时湖塘地区只有小学,读中学不是赶赴常州,就要到鸣凰或前黄,诸多不便。杨挺葆邀请8位对办学有兴趣的地方人士成立了校董会,由他具体负责学校的创办。经费是每人出两包棉纱,不足部分由杨挺葆一人承担;校舍是把中街残破的永宁庵整修一下,改造成教室;校长聘请原县立中学老校长壮琛来担任。杨挺葆对壮校长说:我是外行,学校工作一切你说了算。我当你的后勤部长,钱不够向我开口。

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19468月,学校宣告成立,取名为武进县私立求实初级中学,当年招收96名初一新生,分两个班。1956年改为公办,更名为武进县湖塘桥初级中学(即省武高的前身)。

杨挺葆对湖塘桥近现代农业、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挺葆被聘为湖塘桥棉布合作社理事会主席,1956年在上海逝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