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于高一19班的於灏然。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山河为牌,以岁月为证一一致永不褪色的英魂》。
当晨曦为五星红旗镀上金边,当春风拂过我们胸前的团徽,此刻站在猎猎招展的五星红旗下,我看见的不是布帛与丝线,而是千千万万英烈用生命织就的信仰图腾。今天,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向那些把黎明让给我们,自己却长眠在黑夜里的英雄,致以最深沉的礼赞。
前天,我们19班团支部前往王诤将军的故乡开展了“李公朴”班主题创建活动。 在王诤将军的故居,我们了解到,王将军以半部电台起家,在长征路上架起红色电波,用无线电编织胜利的密码。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王诤将军、李公朴先生一样热爱祖国、坚守信念,敢于奉献的人,才能汇聚成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万丈光芒。
犹记得,从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铮铮誓言,到黄继光扑向枪眼时绽放的血色青春;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绝笔,到王伟驾驶战机守卫南海的最后一刻……他们以生命为墨,在历史的宣纸上挥毫写下“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美诗行。同学们,请将手放在胸口,这里跳动的不仅是我们的心跳,更是英烈们穿越时空的脉搏。
新时代,在喀喇昆仑的雪峰间,陈红军们张开双臂站成界碑的模样;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黄文秀将青春永远定格在百坭村的稻田。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场上,我们的校友蒋华良院士倒在了做让老百姓吃得起的放心药的研究征途上。这些新时代的英雄告诉我们:伟大不必惊天动地,但求赤诚如初。所谓爱国,就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在无人见证处依然挺直脊梁。
当我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诵读“人生自古谁无死”时,可曾想过这文字里浸染着多少血与泪?当我们奔跑在绿茵场上,是否听见西南联大师生穿越炮火求学的脚步?先烈留给我们的不是供人膜拜的神坛,而是一把需要时时擦拭的精神火炬,它照耀无数华夏儿女复兴中国的梦
同学们!让我们以少年意气续写英雄史诗:在实验室里解码未来,在乡村振兴中播撒希望,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请记住:每一个不曾忘却的纪念日,都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每一次向国旗的凝视,都是与历史的深情对话。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