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武高人
——省武高教师王昊、于寿成援疆纪实
在新疆尼勒克,美丽的天山脚下,有武高人的身影;在喀什河河谷地带,伊犁河畔,有武高人的足迹。他们从富庶的江南武进来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全国重点扶持县尼勒克,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一份神圣的使命。
在这里,他们挥洒着勤奋的汗水,释放着冲天的豪情,施展着满腹的才学,作出了一次次惊人的努力,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书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摆在他们面前的艰难无处不在,但他们从不抱怨,更不畏惧,勇于面对,敢于克服,乐于解决。一如沙漠之树胡杨,他们扎根在莽莽草原,深植于天山深处。他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付出、每一次奉献,都构成了援疆行动最美的风景。
附:以下文字摘自武进日报要闻A3版(2011.9.14)
因材施教 乐观面对
江南人的婉约和才子的风范在王昊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讲授“中亚地形与气候”这章内容时,王昊老师特地结合尼勒克的地形地貌为学生解读,让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这堂课的知识点,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学习的难点。初来乍到,王昊老师产生明显的水土不服情况,干燥的北方气候、课堂上的反复讲解,使他嘴唇起泡、鼻腔出血。学生看了非常心痛,争着为老师找药方,劝老师多休息,可王昊老师总是委婉地谢绝学生的好意,说:“人总是要适应自然环境的”,依然坚持在讲台上。
未雨绸缪 引领教学
由于教材的差异,于寿成老师利用寒假把新疆的英语全套教材做了全面的研究。本来英语这套教材在新疆也刚开始实施,很多英语老师对如何把握新教材一筹莫展,认为难度大、内容多,上学期的教学内容还没完成。于寿成老师这学期来后,迅速地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他们一起探讨,马上得到组内老师的认可。现在,在于寿成老师的带领下,不仅教学进度逐渐跟上,教学效果也得到很大提高。目前,老师们也在学习如何编写导学案。于寿成老师的课堂在尼勒克县一中独树一帜,开设的公开课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起到了示范作用。其幽默的语言和上课的激情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很多学生表示,是于老师让他们在英语学科上看到了希望。(行政办)